1 混凝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含油污水中的微小的悬浮油粒以及胶状油粒分离的方法,首先,我们应在含油污水中加入一定量的化学药品,使其发生充分的化学反应,之后就会逐渐凝结成絮状或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混合体;之后,我们便会将混凝剂加入到污水之中,这样原来污水中的胶状油粒就不再是负电荷了,而是呈电中性,絮状的聚合物或是稳定的混合体就会慢慢下沉。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我们常使用三氯化铁、碱式氧化铝、铝以及*等混凝剂,加速澄清池则通常被用来当做构筑物。
2 过滤法。所谓的过滤法就是指在滤膜的作用下将含油污水中的颗粒物拦截下来,从而使油水分离开来,达到理想的净化效果。一般情况下,过滤法应是混凝法和上浮法的下一级处理方法,在形成聚合物或是稳定的混合体后,采用过滤法就可以取出污水中的胶状油渍。采用这样的处理方法,后处理完成的含油污水的含油量不**过10mg/l,压力滤池和普通快滤池通常被当做构筑物。采用过滤法的管理过程是有一定难度的,应进行热水反洗或是空气反向曝气的操作,否则就容易出现滤料堵塞的问题。
3 气浮法。这种方法主要应用在去除含油污水中的乳化油和较小油粒的工作中,采用此方法处理后的含油污水的含油量不**过30mg/l,其工作原理为:先向含油污水中灌入一定量的空气,这样污水中就会出现大量的气泡,气泡同样也会上浮,这时就形成了一个由气泡、水和油共同组成的不均匀体系,气泡会与密度更为接近的油相结合并逐步的向上运动,也就达到了油水分离的效果,根据其产生气泡方式的不同,我们又可以将上浮法分为以下几种:
(1)溶气气浮法。这种方法实现油水分离的方式是从饱和的含油污水中析泡,在溶气罐中分别加入含油污水和空气并逐步的加压,确保空气已经很好的溶解在了污水中,溶解时间约为4分钟,之后将污水送入到上浮池中,空气突然减压时就会出现很多细小的气泡,气泡与油粒一起上浮,此方法大的优点就是污水和空气之间能够充分的融合;
1、技术路线与集中处理系统相比,分散污水处理系统较多地采用了一些,从而使得污水处理设备的体积相对较小。
2、主要技术环节
(1)关键部件和设备。分散污水处理系统的关键部件是设备采用的具体处理技术及工艺,系统处理效率的高低和出水水质的稳定性主要由其关键组件如(生物)膜和活性炭的性能决定。
(2)主要性能参数。分散污水处理系统的性能参数一般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一级标准设计。
(3)目前分散污水处理设备的价格相对较高,较适合于小型企事业单位、餐馆和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型居民点使用。在0.05ml混合液中有50~150只钟虫时,出水良好,COD<50mg/L,说明污水处理程度高,溶解氧充足,表明活性污泥已经成熟;若有柄纤毛虫数量多时,活性污泥性能良好;钟虫不活跃或呆滞,往往表明曝气池供氧不足;若出现钟虫等微生物均死亡,则说明曝气池有毒物进入。当发现没有钟虫,而有大量游动的纤毛虫,如数量较多的草履虫、漫游虫、豆形虫、波豆虫等而细菌以游离细菌为主时,则表明水中的**物浓度高,指示处理效果不佳。而鞭毛虫和肉足虫占优势时,出水水质一般较差。随着污泥龄的增加,活性污泥系统中逐渐出现一些比原生动物高等的后生动物类群。它们摄食细菌、原生动物、活性污泥的碎片。后生动物也可以作为指示生物。轮虫是活性污泥中常见的后生动物,在正常的活性污泥中,轮虫种类和个体数量都很少。但在BOD5负荷低,污泥停留时间长时,轮虫拥有足够的世代时间得以生长繁殖,又由于活性污泥细菌进入衰老期,活性污泥解体破碎,为其提供了充足的饵料,使轮虫得以大量生长。当轮虫活动缓慢,缩入被甲中时,表明溶解氧过低或有抑制物流入。当原污水浓度你好低时,鞍甲轮虫、狭甲轮虫、单趾轮虫和腔轮虫大量出现。当曝气池中的污泥堆积,存在死水区时,会出现线虫及寡毛类的仙女虫。泥龄高的活性污泥中偶尔还可见到熊虫、枝角类、桡足类和摇蚊幼虫等节枝动物。
零配件更换方法依离心机说明书相关部分。
填料
填料是生物膜法的主体,直接关系处理效果。填料的选择和研究包括四个方面:(1)水力特性:空隙率高、水流阻力小、流速均匀;(2)生物膜附着性:比表面积大,易于生物膜生长和老化膜脱落;(3)化学与机械稳定性:经久耐用,不溶出有毒物质;(4)经济性:来源广泛,价格便宜。
一体化设备生化池常用的生物填料包括蜂窝填料、波纹填料、束网填料、颗粒填料等。接触氧化法一般采用固定式的蜂窝填料、波纹填料、束网填料等,生物流化床采用悬浮式的颗粒填料。近年来,悬浮(流化)的颗料状或立体状填料得以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并有逐渐取代固定式填料的趋势。相比因定式填料,悬浮填料具有一系列优点 :
(1)孔隙率大,比表面积几百至几千不等。因此,填料表面附着的微生物数量大,种类多。污泥总浓度高达40~50g/L ,是普通活性污泥法的污泥浓度的5~10倍。填料单元内可以形成多级微生物的食物链。而且,微生物的泥龄较高,对难降解的**物有较好的去除率;同时也有利于世代时间较长的硝化菌和亚硝化菌生长,使出水达到硝化。通过控制空心柱状填料的长度,可以实现填料单元内层厌氧、外层好氧,并保证适宜的好氧菌/厌氧菌生长比例,可以达到8O%脱氮效果。
(2)比重接近于水,可以全池流化翻动。填料上的生物膜、水流和气流三相充分接触混合,增大了传质面积,提高了传质速率(氧利用率可达30%),强化了传质过程,缩短了污水的生化停留时间。另外,悬浮填料受到气流、水流的冲刷,老化膜能脱落方便,保证了膜的活性,促进了新陈代谢。
(3)多采用聚乙烯、聚丙烯、橡胶等材质,既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又不失弹性,使用寿命大大延长,且无浸出毒性。可以直接投加,*固定支架,投配、更新方便
1、要观察二沉池水水流流态,出水堰集水必须均匀,一般每隔24小时必须排泥一次,排泥时打开排泥电磁阀,利用气提方式将二沉池内的污泥提升至污泥池。
2、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根据需要在消毒池内加入消毒剂,二沉池来水经过消毒剂加罐,剂部分溶解,达到消毒的目的。经处理过的水在清水箱内停留约0.5小时后,就达到了排放要求,可以向外界受水体排放。
3、设备调试结束并正常运行后,系统即可进入自动运行,现场将水泵、风机的操作切换在自动运行状态。
4、安装调试人员首先要打开进水阀门、出水阀门,启动设备进水提升水泵,将调节池的污水输送到地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中开始。
5、工作人员要用手触摸调料是否有粘状感,同时观察水体微生物生长情况,直至长出生物膜,方可继续向设备输送污水,水量应逐步增加至设计水量。
6、定时观察水中微生物生长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控制进水水量加以调整。
7、初次使用及调试的设备,当水位达到设备二分之一高度时停止水泵进水,向接触氧气池内曝气48小时后再启动进水提升水泵将污水加入至设备四分之三处,打开风机进水阀,开启风机,缓缓打开风机出风阀,再向池内曝气24小时。 。
缺氧池
生物接触氧化池是生化反应的核心,池内装大量生物填料,为微生物附着生长提供载体,在填料下放设置布气系统,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氧气。在好氧微生物的吸附、分解作用,可大量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性**污染物。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污泥生成量少,不发生污泥膨胀,操作简单可靠,出水水质有保。
废水经缺氧段处理后,进入好氧段接触氧化好氧处理系统。控制该好氧段DO=2~4mg/L。
生物接触氧化法又称淹没式生物滤池,其形式是在曝气池内填充填料并让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同时以一定的流速流经填料。经过一段时间,在填料上布满由多种好氧微生物而形成的生物膜。充氧污水与生物膜充分接触,污水中的**物在多种好氧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下,被吸收、消化而去除,使污水得以净化。生物接触氧化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和生物滤池两者之间的生物化学处理技术,是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生物接触氧化池是利用固着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吸附与氧化废水中的**物。其特点:一是氧化池微生物固着的填料全部淹没在废水中;二是池内采用氧利用率高的高效曝气设备鼓风的曝气方法,提供微生物氧化**物所需要的氧量,同时对污水起搅拌混合作用;三是净化废水主要靠填料上的生物膜,但氧化池废水中尚有一定浓度的悬浮生物量,对废水起一定的净化作用。因而兼具两者优点。
生物接触氧艺的特点在于:工艺流程简单,运行操作方便,不产生污泥膨胀,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特别是填料上的生物膜含有大量、多种微生物,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和生物链,从而处理效率很高,由此也缩小了池容,减小了占地面积。特别是对较高浓度的**废水,当其与缺氧过程的水解酸化技术联合使用并且接触氧化池采用多格串联运行的情况下,可以很容易的实现污水足够的停留时间,因此可以取得理想的处理效果,保出水水质。
该系统的特点是:
(1)池内装填生物载体,载体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生物附着力强,挂膜性能好,挂膜快,生物膜稳定,不易结垢和堵塞,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
(2)系统抗冲击能力强,对温度和PH适应范围宽,恢复启动快;
(3)污泥量少,只有普通活性泥法的3~5%,可节省污泥处理费用和劳动强度;
(4)工艺运行稳定、安全、可靠,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简便。
1.2.4好氧池
在传统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中,泥水分离是在二沉池中靠重力作用完成的,其分离效率依赖于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沉降性越好,泥水分离效率越高。而污泥的沉降性取决于曝气池的运行状况,改善污泥沉降性必须严格控制曝气池的操作条件,这限制了该方法的适用范围。由于二沉池固液分离的要求,曝气池的污泥不能维持较高浓度,一般在1.5~3.5g/L左右,从而限制了生化反应速率。水力停留时间(HRT)与污泥龄(SRT)相互依赖,提高容积负荷与降低污泥负荷往往形成矛盾。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还产生了大量的剩余污泥,其处置费用占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的25% ~40% 。传统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还容易出现污泥膨胀现象,出水中含有悬浮固体,出水水质恶化。